查看原文
其他

说说飘荡在洋河股份头上的鬼故事

浩然斯坦 莫书房
2024-09-21

洋河股份于8月26日发布2022年中报,作为回应,本周洋河股份的股价下跌11.48%。期间最低股价152.5元,最高股价177.83元,最低股价相对于最高股价来说,跌幅14.24%。

我对股价波动是无感的,但很好奇“市场先生”是因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反应?

看了下各种论坛上流行的鬼故事,大概是这几个:经营现金流净额下降、合同负债大幅降低、经销商抛弃了洋河、北向资金撤离、浓香酒比不上酱香酒、年轻人不喝白酒……

就这?我忍不住甩过去鄙视的眼神🙄

1洋河的2022年中报

我们先来看看洋河的这份中报到底怎么样。

洋河股份在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89 亿元,同比增长21.65%;归母净利润 68.93 亿元,同比增长21.76%;扣非归母净利润 66.43 亿元,同比增长28.54%。

具体到2022年二季度,实现营收 58.82 亿元,同比增长17.1%;归母净利润 19 亿元,同比增长6%;扣非归母净利润 17.45 亿元,同比增长28.56%。

在产品结构上,2022年上半年洋河的中高档酒实现营收162.00亿元,同比增长29.05%;普通酒营收23.18 亿元,同比下跌10.88%,中高档酒收入占比提升 4.64%,增长至 87.48%。疫情导致洋河的低端酒销量下降,洋河的产品营收结构进一步优化,主要利润来源的中高档酒占比扩大。

其中大单品M6+同比增速20-30%之间,M3同比增速超30%,新版天之蓝与海之蓝顺利升级,同比增速约30%。以 M6+、水晶梦、天之蓝、海之蓝为代表的核心的中高档产品,继续稳步增长。

在销售区域上,2022年上半年洋河在江苏省内实现营收86.06亿元,同比增长19%;江苏省外实现营收99.12 亿元,同比增长25%,省外营收占比提升了1.2%,增长至 53.53%。省外占比和增速都超过省内,全国化势头继续保持。

在销售吨位上,在二季度疫情影响下,洋河仍实现较好增长,2022年上半年的销量达10.66 万吨,同比增长16.7%,吨价为 17.27 万元 /吨,同比提升了4.7%。

考虑到二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,洋河取得的这份成绩实属不易,甚至可以说很亮眼。

2飘荡在洋河头上的鬼故事

此份中报发布之后股价下跌,市场上流传的鬼故事主要是以下几个:

鬼故事1:年中报显示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和环比大幅下降,洋河收不到钱了。

解读:21年上半年洋河的经营现金流净额是20.93亿,22年上半年是-44.54亿,有人据此对比认为洋河的此项指标大跌,说洋河收不到钱了,出问题了。作为对比,古井贡21年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净额是2.64亿,22年上半年是41.91,增长了14.9倍。

经营现金流净额这个指标当然重要,但是对酒企来说这个指标没太多参考意义。

唐朝老师给了答案:“某些媒体夸张的经营现金流同比大跌,以及业绩环比大跌之类的标题党内容,都没有关心价值。我很早就写过,茅五洋这类中高端白酒企业的经营现金流,没有任何观察价值,直接跳过去就好。全部是先款后货,收点儿银行承兑汇票就算给了经销商莫大的优惠,这样的企业看什么现金流呢?这季度如果不好,原因就是上季度预收太多。”

在2022年二季度,洋河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-14 亿元,主要是因为2021年底预收经销商货款太多了。

(注:此图为作者自己绘制,请留意此图由右向左看)

上图中的虚线是洋河历年的合同负债和预收账款的统计中值,从中可以明显看出,2021年底的158亿合同负债背离中线太远,是明显收多了,也就是说洋河已经在去年底提前把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的钱收了,这是产品受欢迎、企业对经销商强势的表现,是加分项。

再来个对比,贵州茅台的21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217.2亿,22年上半年是-0.11亿,如果单纯拿某季度的经营现金流净额这个指标来说事,茅台是不是也是收不到钱了?但凡对白酒行业有些基本了解的人,都很清楚这明显是缺乏常识。

鬼故事2:“合同负债大幅下降,2022年的营收全靠2021年的合同负债撑着

解读:合同负债是酒企营收的蓄水池,对我们预判接下来的业绩有指导意义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经销商发货采用先款后货模式,发货和打款时间的错配将造成预收账款的确认存在时间差,这是白酒预收款产生的主要原因。但由于近年来预收款这一指标因受企业确认节奏、渠道政策、疫情等因素影响,因此将预收款作为行业景气度前瞻指标的意义相对有所弱化。

洋河合同负债环比下降,主要原因是前面说的,洋河之前收的钱太多,还有很重要一点,面对疫情,为与经销商共克时艰,洋河主动放慢了收款速度,毕竟现金流充足的经销商面对疫情冲击更有信心和回转余地。

洋河主动放慢回款速度,底气在于洋河的合同负债已经足够了。二季度的合同负债占二季度的营收比例,洋河是1.38倍,作为对比,汾酒二季度营收48亿,合同负债51.7亿,占比1.08,五粮液二季度营收136.7亿,合同负债仅21亿,占比仅仅0.15。

(注:此图出自浙商证券-22H1&22Q2白酒行业业绩总结:坚持3大投资主线,解密6大关注点)

鬼故事3:“经销商抛弃了洋河”

解读:截止2022年6月30日,洋河股份的经销商数量为 7769 家,较年初减少 373 家,与去年同期减少了1394家。巨量的变动难免让人怀疑洋河的经销体系是否遇到了问题。

但这不是经销体系出了问题,更多是的优化,或者说拨乱反正。

王耀时期洋河的经销体系比较乱的,迫于招商压力,不少地方的分公司用亲戚朋友的账户做了不少的假账户和子账户。张联东上台之后,对此逐步监察和改革,这一年动了真刀子,主动梳理淘汰了不合格经销商和竞品商,并且新引进了集中于高端产品和高端市场的经销商。根据公司反馈,淘汰的1394家经销商的销售占比很小,仅在15%左右。而且公司计划接下来还要加大优化力度。

受优化措施的影响,洋河经销商的平均销售规模增长至 238.35万元。我们知道,目前酒企主要的销售渠道还是依赖于经销商,优质酒企经销商占比提升的背后,意味着洋河在当地市场规模的提升。考虑到今年疫情的不确定性,更有实力的经销商也更具备抗风险的能力。


如上图所示,泸州老窖和今世缘的经销商变动也不小。

综合来看,这只是酒企面对新形势的适应性调整,并不值得特别关注。

鬼故事4:“北向资金撤离”

解读:我一直搞不懂为啥很多人这么看重“北向资金”,难道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?

我把过分看重“北向资金”的心理看做是“光环效应”。由于光环效应,很多人将因果关系抛到脑后:明明是同一个人和同样的行为,在事情进展顺利时就是“天赋异禀”,而事情进展不顺利时就成了“榆木疙瘩”。错觉就是这样产生的,昔日的“爱坤”如今成了“坤狗”,昔日所向披靡的高瓴如今“水平还不如散户”。等着时间来去魅吧,没准过几年北向资金就会从聪明资金变成韭菜资金。

如唐朝老师说的:我不认识、不关心什么北向资金,我从来不认为外国人或者香港人就比我们聪明。

投资,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内,在自己能理解的资产范围内,选择确定性更高收益率更高的资产,投资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预测其未来的盈利能力,而不是别人买或不买,卖或不卖。更进一步来说,即使是内部人买入也不能证明股票低估,内部人卖出也不能证明高估,更不要说什么“北向资金”有什么参考价值了。

“赞”“在看”
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莫书房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